恐怖的密室逃脱类游戏攻略-密室逃脱“身陷囹圄”:恐怖题材下玩家被电击棒追逐 多重隐患

几人被困在漆黑幽闭的房间里,必须通过层层“突破”才能“逃脱”。 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不仅需要发挥智慧解开谜题,还可能随时被“鬼魂”惊吓、追杀……近年来,这种沉浸式密室逃脱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是充满兴奋和乐趣。 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行业消费者规模将达到280万,门店数量将突破1万家。 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1.5%。 2021年疫情稳定后,密室逃脱行业的热度将再次回升。 作为一款进口线下社交游戏,密室逃脱在国内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其发展也从最初传统的“开锁密室”逃出密室,发展到现实世界结合了视觉、听觉和触觉 *** 的沉浸式游戏。 经验。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混乱。

南都、N视频记者发现,近年来,恐怖题材密室逃脱大行其道,同质化的“黑电追逐”元素成为这些题材的“标配”。 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一直为公众所诟病。 部分密室内容含有“鬼”、“僵尸”等灵异元素,以及鬼婚、祭鬼等封建迷信情节,也引发质疑。

现状:恐怖题材大行其道,“黑电追击”成主流

迷宫般的空间里,伸手不见五指的狭窄走廊上铺着白布,通往不同的房间。 一路上有“棺材”、“祭坛”、“断手”、“断腿”、“骷髅”等。 道具,这是密室逃脱中的场景“朝内街81号”。

恐怖题材的密室逃脱“朝内街81号”拥有棺材、暗婚等诸多元素。

近日,南都记者在广州突现了一款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 在游戏“暗婚”的设定下,玩家需要身着红色嫁衣,手持灵位“拜拜”,而“新娘”则要躺在棺材“洞房”中,在此过程中,“ NPC(非玩家角色)扮演的“长发女鬼”会拿着电击棒缠着玩家,“追死”。

一个NPC扮演的“幽灵”正在追赶玩家。

对于资深密室逃脱玩家刘正来说,上面提到的密室逃脱中的恐怖元素和剧情,他已经见识过。 刘政,湖南长沙人。 4年前迷上密室逃脱,至今玩过近百个题材。 他表示,99%的密室逃脱游戏都含有尸、鬼、魂、血等恐怖元素。 在他看来,恐怖题材已经成为密室逃脱的“主流”。

同为资深玩家、玩过上百款密室逃脱题材、做了近7年密室评测的容若告诉南都记者,经过10多年的发展,密室逃脱已经从最简单的解锁、解密1.0时代。 在NPC出现的4.0时代,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多感官体验和重新解读交互,《早期的密室逃脱主要是考验脑力,现在是以声光为主解说和与NPC.宿主的互动感很强。”

南都记者搜索发现,在某知名点评平台,以“密室逃脱”为关键词,可搜索到上海486家相关商户。 随机查询平台推荐的前100个商户,可以发现每个商户都有一个标签,标签为“”和“Real NPC”。 在广州地区搜索到的230家越狱相关商户中,几乎全部都是恐怖题材。 不少线下门店直接定位为“恐怖密室”,经营的题材均标有“轻度恐怖”和“重度恐怖”。 “和其他恐怖系列。

在玩了很多恐怖题材之后,刘铮也总结出了恐怖题材的“标准配置”——“不管是古宅、医院、校园、墓地还是亦庄,场景虽然变了,但不变的是黑暗。 “ 环境,电击棒恐吓玩家,NPC追杀玩家,这就是密室圈子里常说的“黑电追击”。

大多数密室逃脱商家都会使用“幽灵”、“死亡”、“丧尸”等恐怖元素来吸引玩家,但不同玩家对恐怖题材的接受程度不同。 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发展现状及用户行为洞察分析报告》显示,54.08%的受访用户认为玩恐怖题材密室逃脱游戏会留下心理阴影。

南都记者在揭晓上述广州密室逃脱店时,被要求签署“免责协议”,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幽闭恐惧症、孕妇的玩家请勿进入,但当被问及是否有选手年龄限制,负责人回应,“选手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已经接收了很多学员。”

“惊险、 *** 、解压”是刘正依然选择玩密室逃脱的原因,但他也认为,同质化的恐怖元素、不合逻辑的剧情设定,有时甚至是为了恐吓而恐吓的真实NPC,这让他感到无助。

昆明一家密室逃脱店的老板杨先也对市场上“密室逃脱”像“鬼屋”一样的趋势感到担忧。 杨先是一名密室设计师,也是家喻户晓的恐怖密室《傀儡侠》的创作者。 她告诉南都记者,《傀儡侠》虽然是恐怖题材,但内核是正面的。 目的是唤起玩家对校园暴力的反思,让玩家走出密室时不会沉浸在惊恐之中。

不过,她指出,在这部作品输出到其他城市时,部分店家对剧本和密室进行了改动,“只是想增加 *** 感,用一些非常手段让玩家更加害怕,将恐怖进行到结束。” 也背离了她的创作初衷。

南都记者未公布的广州一家密室逃脱店。

困境:场馆隐患引发关注,部分球员受惊伤残

恐怖题材在密室逃脱中大行其道,由此引发的安全事件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追逐通常发生在狭窄、黑暗的走廊里。

南都记者暗访广州一家密室逃脱店发现,恐怖题材的走廊很暗很窄,只有一个人宽,NPC追逐大多发生在这里。

楼道转角等易发生碰撞的地方虽然采用了简单的海绵包边,地面也铺了地毯,但很多地方已经凸起或翘起,容易绊倒,“安全出口”的标志灯是因需要营造气氛上升而未开启。 体验过程中,9名玩家被要求迅速躲在一张约1米宽的道具床上躲避NPC。 一名玩家惊慌失措地被从床上挤出来,但NPC并没有停止“猎杀”。

“几乎每个密室逃脱都会造成一些轻伤,其中摔伤和磕碰最为常见。” 资深玩家刘正表示,充满恐惧和追击的密室一般没有明亮的灯光,很容易让人发生意外,虽然他没有受过太严重的身体伤害,但他也向南都记者分享了一些“奇妙”的经历:有一次进入布满蜘蛛网的密室,以为剧情需要,后来发现蜘蛛网是真的;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进了恐怖屋,一个朋友在NPC追逐的过程中掉了门牙……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密室逃生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其中不少都与旨在营造密室恐怖气氛的恐怖环节有关。

据南都此前报道,成都一名玩家和小伙伴在密室中参加《釜山行》主题游戏时,进入了密室。 因为房间狭小,光线昏暗,玩家刘某直接站在了房间的门前。 就在这时,密室工作人员扮演的NPC打开了门,直接掉进了密室。 玩家吓得四处逃窜。 不幸的是,刘受伤了。 医生诊断为右胫骨平台骨折、右腓骨小头骨折,骨质疏松严重。 疾病。 经鉴定,刘某伤残10级,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责令该店赔偿10万余元。

南都记者搜索裁判文书网,发现更多与密室逃脱有关的民事纠纷案件。

2020年4月30日,沉阳一名玩家和小伙伴们在玩密室逃脱。 为了躲开一个NPC,他们被墙角绊倒,失去了平衡。 他们被同伴向后拉,摔倒受伤。 患者被诊断为胫骨远端骨折,并伴有腓骨骨折。 法院判决密室逃脱游戏场地不具有防护性,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该店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也未履行安全告知义务。 法院判决店家承担责任。 60%的赔偿责任。

事实上,除了玩家,NPC也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前述昆明店老板杨先表示,在一些设计不科学的密室互动中,部分NPC被玩家误伤。 她指出,“很多玩家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应激反应后主动出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NPC带来了风险。”

2021年6月,一份《中国密室逃脱行业诉讼纠纷案件数据分析报告》显示,自2014年公开诉讼案件备案以来,中国共发现密室逃脱行业相关案件249件。判决书 *** 。 其中约79%为民事案件,案件总数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民事案件中,“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内部管理失控”成为案件的主要触发因素。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8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对“密室逃脱”等互动游戏新型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排查,责令11家存在重大隐患且无法整改的相关场所在很短的时间内。 停业整顿的这些场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是应急照明设施缺乏、疏散通道堆积如山、疏散指示标志仍然完好有效。

意见: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密室逃脱更多可能

密室逃脱线下游戏最早诞生于美国,后传入日本。 2008年10月,国内首家“真人密室逃脱店”在哈尔滨亮相。 之后,这种小型的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规模化发展。

《2020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发展现状及用户行为洞察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密室逃脱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从业人数达280万人,门店超过10000家。 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1.5%。 2021年疫情稳定后,密室逃脱行业的热度将再次回升。

2021年10月1日,印发《密室逃生场所火灾隐患指引(试行)》和《密室逃生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指引(试行)》,要求从业人员按照《逃生密室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指南(试行)》进行自查《风险指引》和《检查指引》自查自改,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查严控,确保安全。 随后,国务院安委办公室派出多个暗访组赴多个城市对密室逃脱进行检查。 有业内人士认为,《密室逃脱》迎来了“强监管时代”。

然而恐怖的密室逃脱类游戏攻略,“密室逃脱”消防安全问题的规范化仅仅是个开始恐怖的密室逃脱类游戏攻略,消费安全、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等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新兴行业。

密室逃脱评论员容若指出,要加强“密室逃脱”的安全规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指出,有关部门要细化相关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培训,让从业人员知道什么可以做、怎么做,引导他们及时整改。 对于主题内容的设置,容若认为,恐怖主题的密室给消费者带来宣泄和减压的体验,有其自身的价值。 不能“一刀切”,而是要为内容创作画一个合理的边界。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日,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密室逃脱剧本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范密室逃脱内容创作。 容若认为,这是行业正规化的表现。 他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低俗暴力、封建迷信等行为的标准,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此外,他还建议建立密室逃脱恐怖题材行业统一的等级标准,让消费者在游戏前能够对各个恐怖维度的等级有准确的预期,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只有合理划定行业底线,密室逃脱才能规范走下去,才能走得更远。” 他说。

“社交新宠”密室逃脱除了能给玩家带来强烈 *** 的体验外,还能带来更多价值吗?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期待密室逃脱“破圈子”,与其他业态紧密结合。

荣若告诉南都记者,总的来说,中国的密室逃脱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迭代速度非常快。 旅行+'。 部分密室将重点运营亲子项目、探索“教育+”等,内容创新的更大趋势是选择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密室相结合,发挥现实娱乐产业的正向文化功能。 这些都将为行业进一步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密室逃脱产业联盟()创始人、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实景娱乐分会秘书长米守春告诉南都记者,未来国内“密室逃脱”行业将进一步走向推理和离线角色扮演游戏 (RPG)。 发展。

“密室逃脱不再局限于一个封闭的空间,玩家将进入一个更大的开放世界,在其中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他期待未来会有更多掌握相关技术的专业演员和游戏设计人才加入这个行业,在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声光效果的支持下,不断提升沉浸式场景的真实感,优化玩家的游戏体验。

荣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密室行业法律专家王越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任何一种作品的创作都不会是不受约束的无限自由。 他认为,当前 *** 对“密室逃脱”的管理文件体现了监管部门既要为新兴业态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严格杜绝安全隐患、 *** 低俗传播的原则。和不良内容。 “希望监管部门加深对密室行业的了解和研究,多听取密室行业从业者的声音,不搞‘一刀切’,对新兴业务给予适当容忍形式,但同时,在整改安全隐患上也不会手软。”

汪月涵最后建议,密室从业人员要积极拥抱监督,增强合规安全意识,努力提高创作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向文学、影视、戏剧界前辈学习。 . “只有合法合规经营,确保安全生产和消费,密室逃脱行业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出品:南都即食

统筹:南都记者项雪妮

撰文:南都记者余义静、见习记者翁安琪、实习生刘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聊聊游戏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聊聊游戏网

原文地址:《恐怖的密室逃脱类游戏攻略-密室逃脱“身陷囹圄”:恐怖题材下玩家被电击棒追逐 多重隐患》发布于:2023-11-23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7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